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孕婦營養前哨站~吃的安全













近來大家都知道要吃有機食物,買有機蔬菜,吃有機水果,甚至用有機的清潔劑.可偏偏這些有機的東西,到了百貨公司超市或許還會注意一下,可是到了菜市場,也不知道大聲吶喊的老闆們賣的是不是有機的,往往就是新台幣去做判斷,反正貴一點可能就是有機吧....

過去的CAS標章在印象中就是生鮮肉品的安全認證,這個在買肉的時候就會特別注意,也因為過去很多新聞事件,所以在安全肉品上面,特別是冷凍肉品(溫體的就沒辦法了),農委會倒是宣導的滿好的懷孕其實特別注重營養的均衡,從蛋白質攝取,油脂,水份,碳水化合物,以及水果蔬菜等纖維質都比平常來的重要..為了寶寶好啊....

其中尤其是水果蔬菜,因為懷孕很容易不小心就便秘,因此很多書上都建議孕婦要多吃水果蔬菜,可是如果吃的蔬菜農藥太多,豈不是也對寶寶不好....偏偏有機的又比較貴,那也人工維他命以及寶寶用品就已經荷包大失血了,哪裡還想得到吃的蔬菜農藥問題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準媽咪克服睡眠問題



在整個懷孕期當中,許多準媽咪們都有經歷睡眠障礙的問題,有的人是失眠,有的人是睡眠品質變差,或是不斷的去上廁所、焦慮的睡不著等等。

根據美國的一項研究,有高達80%的準媽咪們在懷孕期間受到睡眠障礙的侵擾,其中有13-3-%的準媽咪在懷孕初期的三個月有睡眠障礙,懷孕後期則提升到66-90%。。



產生睡眠障礙的原因很多,隨著寶寶越來越大,身體症狀(如身體疼痛、噁心、腿抽筋、胎兒的運動和心跳),以及情緒變化(抑鬱,焦慮,擔心)都會干擾睡眠。

第一孕期(1-3月)
總體而言,這個時期準媽咪們的睡眠品質比較低,體內的黃體素增加使得特別容易嗜睡。而子宮突然的擴大壓迫隔膜,使得呼吸變的困難。夜間起來小便的頻率增加,睡眠時常被打斷的狀況下使得白天顯得疲累。種種因素使得這個時期會感到睡眠時間比往常多很多。
懷孕中期(4-6月)
在這三個月中,胎兒因為往肚臍方向移動,對於膀胱的壓力變小,因此準媽咪終於減少往返廁所的頻率。隨著寶寶越來越大,背部疼痛以及腳的腫脹讓睡眠品質依然沒有提升,準媽咪們往往必須找一個舒服的姿勢才容易入睡。
懷孕晚期(7-9月)
這個時期胎兒會慢慢往下方移動,直接對膀胱造成壓力,因此準媽咪們更需要去上廁所。另外胃部感到灼熱、腳抽筋、以及鼻塞也是常見的睡眠不安的原因,因此即使增加睡眠時間或者午睡,仍然感到身體不舒服,有將近97%的準媽咪在夜間會醒來。

鼻塞狀況如果嚴重,可能會因為鼻腔腫脹而導致打鼾。如果堵塞嚴重,可能會導致睡眠呼吸暫停。大聲打鼾和睡眠呼吸暫停睡眠,都會影響母體和胎兒的危險,如果有這種情況一定要趕快向醫生諮詢。

另外有15%的準媽咪會感受到比較嚴重的腳抽筋,這有可能是缺乏鐵和葉酸的關係,記得補充相關營養素。


改善產婦睡眠障礙的方法

1. 1.懷孕晚期避免平躺,建議盡量往左邊側睡,有助於血液流向胎兒以及子宮。
2. 盡量在白天喝水,降低睡前的飲用。
3. 為了防止胃部灼熱感,盡量少吃辛辣、酸、油炸食品。也可以墊高枕頭來改善這個問題。
4. 保持運動,增加血液循環,減少腿抽筋。
5. 少吃零食,有助於減少噁心感。
6. 中午的小睡有助於減少疲累感。
7. 學會放鬆和呼吸的技巧,例如睡前洗個熱水澡。尤其懷孕晚期因為每天都帶著球跑,因此一個熱水澡泡泡腳和脊椎有助於舒緩壓力。
8. 睡前聽一些舒緩的音樂,並且在臥室放柔和的燈光,有助於安定情緒,清柔的音樂不僅有助於胎兒鎮靜,也可以幫助準媽咪改善睡眠障礙。
9. 可以請另一半在睡前幫你按摩一下背部或脊椎,有助於準媽咪感到輕鬆。
10. 懷孕晚期時,可以墊個診頭在下腹部來支撐身體,可以幫助睡的更好。

另外還有用植物精油來改善睡眠的方式, 不過使用前記得要諮詢相關專家(關於這個另文來介紹)。
本文部分參考下列文章 譯者黑皮瑪,轉載請註明出處

(1)A better night's sleep for expectant mothers - Pregnancy - medical guidelines
USA Today (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 Feb, 2003
(2) What Every Expectant Mother Should Know About Pregnancy Insomnia http://ezinearticles.com/?expert=Shahzad_Hanif
(3) Pregnancy insomnia information and Sleep aid tips about sleep disorder remedies
http://www.sleep-aid-tips.com/pregnancy-insomnia.html

產前憂鬱症不是孕婦的錯!藥物以外的治療

憂鬱症是不是孕婦的錯!

往往患有憂鬱症的孕婦,尤其在一個人的夜晚,她的情緒就特別的沮喪..除了感到孤獨之外,大腦中的負面思考就會不斷的浮上來,就像白鷺鷥一樣,站在樹頂上,呆著...東望西望...唯一不同的是,白鷺鷥可能在想下一個飛翔的地方,而孤獨的孕婦,則是不曉得下一步的正面思考是什麼

雖然不是每個孕婦都很幸運知道自己有憂鬱症,但如果她尋求幫助,有沒有什麼可以為她做些什麼呢?是不是一定要用藥才能解決呢?我想大部分的孕婦都有一個疑問,用藥會不會影響寶寶生長?有沒有藥物以外的方式呢?


雖然使用SSRIs等抗憂鬱的藥物得以有效減輕憂鬱症狀,但是許多孕婦或者正在哺乳的媽咪們都不願意服用/甚至醫生也不太願意開此種憂鬱症的處方,因為使用這些藥物並不能百分之百得到安全的保證。因此,有些孕婦寧可選擇心理治療

最近研究顯示,有兩種心理治療可以有效減輕懷孕期間的憂鬱症。

第一種是【人際取向心理治療】(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IPT)

這是幫助低潮的孕婦得以用比較好的方式處理人際關係,藉此改善其憂鬱症。這包括了:
(1)學習以及照顧到自己的需求
(2)學習減少依賴一個不願支持的配偶/男友
(3)加強周邊人際網路,增加她現有的支持力量
(4)找到一個可以為她解決糾紛的人
(5)鼓勵她談談懷孕的感覺來對抗恐懼
(6)規劃以及調整生活來迎接即將誕生的寶寶

第二種是【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

這是透過鼓勵的行動來讓沮喪的孕婦重振起來,這包括了:

(1)增加能讓心情愉快的活動
(2)給予成就感
(3)發覺更多積極和有益的思考方式
(4)按部就班來解決問題,尤其針對產生憂鬱的主因
(5)規劃以及調整生活來迎接即將誕生的寶寶

還是一句老話,多尋求他人的協助,將有助於孕婦本身對抗憂鬱症

別讓白鷺鷥孤獨了

(部分原文取自Nancy K. Grote, Ph.D., MSW, Director, Promoting Healthy Families Program, School of Social Work,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ittsburgh PA.,譯者黑皮瑪,轉載請註明出處)


附記:
關於【人際取向心理治療】是在二十世紀中期由美國發展出來,主要用於憂鬱症病患,是一種短期積極性療法。治療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透過治療師與病人討論自身人際關係與憂鬱症狀間的關聯,並在下列四項人際問題中找出導致憂鬱的最主要原因:哀悼反應、角色失能、角色轉換、人際關係不良。第二期則是在確認出人際問題之後,協助病人檢視問題,並發展出新的角色模式來取代原本缺損的人際關係。第三期則回歸憂鬱症狀的處理,並思考將來面對類似困境如何健全的因應。

關於【認知行為治療】認知行為取向關注的是環境因素如何導致個案產生錯誤的認知,進而引起不良的行為,治療的方式便是中斷並導正錯誤的連結。

2009年11月8日 星期日

另類hello Kitty孕婦裝

不知道是不是準媽咪會這樣想,不太喜歡過往那種一看就看出來是孕婦的服裝
看起來很肥,屁股很大,從背後看就是一隻大企鵝~~再看看衣櫥裡頭那些懷孕前的服裝,就忍不住對這那些孕婦裝搖頭

所幸這幾年流行娃娃裝,多多少少讓孕婦可以看起來年輕點,少點孕味,還可以裝個小姐模樣幾個月.. 最近一個朋友看上了D-mop的衣服,因為D-mop和hello kitty推出雜誌款,配合kitty Lab的主題,設計出一連串很有個性,趣味性高的單品 ...

從T-shirt,內衣.手提包,風衣以及斗篷,同時顏色上還跳脫過去只有紅色或者粉嫩色的元素,加入了灰色以及黑色的新裝



這一次推出的時間是2009.9台灣的d-mop商店主要是以先試市場水溫為考量,每件單品都進貨很少,因此很快部分單品就呈現缺貨狀況(喜愛kitty的人很多啊~~~又是特別款式,對吧)

happyMomMom的香港朋友特愛其中的斗篷設計,多功能的穿法讓人愛不釋手如果再加上kitty可愛的臉孔,一整個就是抵擋不住的cute

正因為如此,斗篷就是一整個大缺貨,缺貨的還不只台灣,還包括香港,以及USA這對一個想買卻買不到的人來說真是個折磨,日也磨,夜也磨啊~~

朋友很聰明的先向店家預定,一直到11月初才得知敦南誠品的D-mop進貨啦當然是要火速前往,然後三千里加級送到香港

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是啥好了就是這一件啦.......先別覺得普通喔總共設計四個洞洞,所以穿著上就多了變化..連包裝都是特別的盒子裝起來


小阿虎已經五個月了,穿上kitty斗篷完全就是看不出來

正面的話就是左右兩測各有兩個洞洞,可以手伸出來,也可以藏起來喔
不論是正面,側面,尤其是側面啦...還有很多空間可以給小阿虎喔..









2009年11月7日 星期六

產婦憂鬱症 慎防 妊娠毒血症

患有產前憂鬱症的患者,如果不治療的話將會對孕婦本身以及胎兒有嚴重影響,其中就包含「 妊娠毒血症」

yahoo知識家上面對於「 妊娠毒血症」有這樣的回答:(不過仍以生理狀況引發此類症狀為說明重點,而較少提到因心理因素所引發)


妊娠毒血症(又名子癇前症)


懷孕的媽媽,常常會有腳部水腫的困擾,有時候連手指頭都因為積水而浮腫,早晨起床時感到手麻麻的。這時候,如果又出現高血壓,那就得小心,因為可能得了懷孕時期最可怕的病—妊娠毒血症。  


妊娠毒血症又叫做「子癇前症」,因為如果沒有好好的控制,可能會引發媽媽癲癇發作,全身劇烈突發性的痙攣,嚴重時腦部缺氧,甚至變成植物人。    

妊娠毒血症也會造成胎盤血流減少,胎兒營養不良甚至缺氧,嚴重危害到胎兒的生命安全。妊娠毒血症更可能引發胎盤早期剝離,造成胎兒瞬間死亡,媽媽也會因為血液無法凝固,引起無法控制的大出血。所以說妊娠毒血症是懷孕期間最可怕的疾病,一點也不為過。  

正常的成年人收縮血壓在110-140mmHg之間,舒張血壓則在70-90mmHg之間。如果血壓高過這個數值,就稱為高血壓。不過血壓的測量值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如果只是一次的血壓偏高,還不算是高血壓。準媽媽最好自備血壓計,經常在家測量,更可以清楚的了解自己的血壓狀況。  

產檢的時候,除了每次都會量血壓之外,還會測量尿液中的尿蛋白。醫師也會檢查身體水腫的情形。如果血壓升高,尿液中出現尿蛋白,同時伴隨全身性的水腫,這就是妊娠毒血症。  

造成妊娠毒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胎盤的血管發育不健全所引起的。因為胎盤的血流阻力增大,所以胎兒的血液循環受阻,容易造成胎兒生長遲緩。媽媽全身的微血管會出現不正常的收縮現象,導致血壓的上升。腎臟的微血管也會出現病變,尿液中出現蛋白質,引起全身水腫。  

妊娠毒血症通常在懷孕20週以後才會發生,以初產婦、多胞胎、以及有腎臟及高血壓疾病的媽媽比較容易得到。發生率雖然不高,佔所有產婦的2%,可是卻是非常危險而且嚴重的病。唯有定期接受產檢才是早期發現妊娠毒血症的唯一方法。  

一旦被診斷為妊娠毒血症,應該多做休息以避免血壓的升高,必要時可以接受醫師處方服用降血壓藥物來治療。定期產檢配合精密超音波可以發現胎兒是否有缺氧的情形,如果胎兒體重不升反降,或是血壓和水腫的情形持續惡化,在懷孕已經滿33週的情形下,可以考慮提早生產,一方面可以預防胎兒突然缺氧沒有心跳,也可以避免母體產生痙攣,演變成嚴重的子癇症。  

生產之後妊娠毒血症就會快速的緩解,血壓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水腫也會消失。胎兒在加護病房中可以得到很好的照顧,原先因為缺氧所減輕的體重也會很快的回復。  

如果曾經有過妊娠毒血症,下一次懷孕時再發的機會很高,可以考慮在懷孕早期開始每天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可以預防妊娠毒血症的發生。

憂鬱症會影響孩子的成長過程


一個有憂鬱症的母親會如何影響他的孩子?


是嬰兒時期,是幼兒時期,還是一直到青少年時期呢?這是一個不得不去重視的問題,因為這影響了孩子整個成長過程的發展,更凸顯對於有憂鬱症的母親應該積極的給予治療


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是,憂鬱症是可以被治療的。但是如果不去治療,寶寶就會受到影響。母親與寶寶是透過依附來建立情感的聯繫方式。


一個「安全型的依附」,就是母親對於嬰兒的需求能以熱烈以及溫暖的方式來加以回應。擁抱、輕輕搖晃或者低聲與嬰兒談話,都有助於這種依附關係的建立。這幫助一個嬰兒探索這個世界,使嬰兒感到安全,並且幫助他們學會信任他人。 一個有憂鬱症的母親可能會無法以愛和關懷來回應她寶寶的需求,這可能導致「不安全的依附」出現,這不僅影響在嬰兒時期的發展,甚至是童年時期的發展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根據年齡的成長,寶寶受到母親憂鬱症的影響有不同的問題


【嬰兒時期】這些寶寶可能出現的問題是:‧與母親互動有問題(寶寶可能不希望與母親在一起,或者與母親在一起的時候不開心)‧比較害羞或者被動‧發展較其他嬰兒遲緩



【學齡前兒童】可能出現的問題是:‧缺乏獨立‧不願意與其他人交流‧對接受紀律有困難‧具有破壞性或侵略性‧無法適應學校環境



【學齡兒童】可能出現的問題是:‧有行為問題‧有學習困難‧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有過動問題‧無法適應學校環境‧容易有焦慮、憂鬱或其他精神健康的問題產生



【青少年時期】可能出現的問題,則包括產生憂鬱症、焦慮症、行為障礙、藥物濫用、過動問題、以及學習產生困難等。


(原文取自Canadian Paediatric society,譯者黑皮瑪,轉載請註明出處)

新手媽咪們,產後憂鬱是有區別的喔

常常聽說剛生完寶寶的新手媽咪,在初期都會有輕微的憂鬱症,過了一段時期就會回復。那麼到底這是不是憂鬱症哩?是不是我們所知的產後憂鬱呢?以下就來看看吧

區別'產後抑鬱'和產後抑鬱症

“產後鬱悶”(baby blues) 與”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的區別

產後鬱悶一種比較溫和的產後憂鬱症類型,通常是發生在新手媽咪身上。通常是生產完1-3天,為期大概10天到數星期。產後鬱悶的女性可能在前一分鐘很高興,下一分鐘卻哭泣。原因可能是生產後賀爾蒙劇烈變化,導致情緒波動很厲害,例如焦慮、困惑、食慾不振或者有睡眠障礙。大約有80%的新手媽咪會有此種狀況,不過之後就會自行消失。而產後憂鬱症是比較嚴重的類型,大約有13%的產婦有此經驗,且持續較久的時間,大約會延續數個月。若是有憂鬱症家族史,或者之前就患有憂鬱症者則更需要注意。


產後憂鬱症不像”產後鬱悶”,它必須接受治療才行。產後憂鬱症症狀包括:‧感情缺乏(例如無法照顧寶寶)‧極度焦慮或恐慌‧無法決定事情‧感到傷心甚至絕望‧感到失去控制目前尚無法查明引此產後憂鬱症的原因。但如果新手媽咪認為自己可能有產後憂鬱症,記得要尋求協助,例如醫生或者健康中心等等。


(原文取自Canadian Paediatric society,譯者黑皮瑪)

如何知道自己患了孕婦(產前)憂鬱症?

爬文爬了好幾天,關於孕婦憂鬱症的報導幾乎是少之又少,重複性也很高不得以只好開始往外文的文獻來閱讀,才發現國外對於產前或者產後,都有比較多的資料可以閱讀甚至是發展有專門的團隊來協助孕婦處理類似的問題託小ㄚ虎的福,就讓黑皮瑪來將這些文獻介紹給需要的準媽媽們



「文章只是摘要,沒有特別絕對的答案,歡迎大家參考與討論」

大部分的資料顯示有高達20%的懷孕婦女在懷孕期間患有憂鬱症。而這些在產前患有憂鬱症的孕婦,其風險是高於一般憂鬱症的婦女。有些患有孕婦憂鬱症的,是原本在懷孕前就已經有憂鬱症,這類的婦女有的已服用憂鬱症藥物或者進行其他治療。但是也有其他是因為懷孕而患有憂鬱症的,而往往也不知道自己已受憂鬱症之苦,進而影響孕婦本身以及寶寶的生長。

根據march of dimes(http://www.marchofdimes.com/home.asp)如果沒有妥善處理的產前憂鬱症的話,將會對孕婦本身以及胎兒有嚴重影響,這些影響包括:
‧缺乏產前護理措施
‧懷孕期間發生妊娠毒血症 (Preeclampsia,又稱前子癲癇症) 關於這個另文介紹
‧體重減輕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
‧自行使用藥物或酒精
‧自殺患有憂鬱症的母親往往不能夠照顧自己以及兒女,也很難與孩子保持親密關係。


患有憂鬱症的母親,他的寶寶可能比一般嬰兒容易被激怒、不活躍以及不專注等現象,也可能早產或者體重過輕。那麼,怎樣去注意自己有沒有發生憂鬱症的傾向呢?憂鬱症的症狀患有憂鬱症的女人可能容易感到悲傷,而且持續兩週以上或者更久。其他的症狀包括:
‧失眠
‧睡眠過多
‧缺乏興趣
‧有罪惡感
‧缺乏體力
‧難以集中注意力
‧食慾改變
‧煩躁,情緒激動或動作減緩
‧有自殺想法

在懷孕期間很難診斷是否有憂鬱症。有些症狀和懷孕本身產生的症狀很類似,例如懷孕時會改變食慾、或者有睡眠障礙,但卻不是憂鬱症。而其他的病症也會有類似憂鬱症的徵象。例如患有貧血或者甲狀腺問題的女性也可能會缺乏體力,但卻不是憂鬱症。如果您有上述症狀,建議您跟相關的健康顧問談談,顧問可以協助檢查發生症狀的原因。(原文取自http://www.marchofdimes.com/home.asp,譯者黑皮瑪)